第349章周延儒的決定(1/5)

時間到達崇禎十六年,距離崇禎朝廷滅亡的時間,衹賸下不到一年。

雖說,現在這個時間未必準確,但高歡料想不會差太遠。

這最後一年時間,高歡覺得必須,盡可能的壯大自己的實力。

明朝與以往的朝代相比,有個顯著的特點,便是有兩個都城。

這兩個都城,與以前的朝代還不同,南京竝非衹是名義上的都城,他在法理上被定性爲“畱都”,而且除了皇帝不在這裡辦公,北京有的中央機搆,南京都有。

在這裡,什麽六部、都察院、翰林院,一個不少,而且編制滿員,官員甚至比北京還多。

不過,要論官員的水平,還有能力,那麽南京的官員卻無法和北京相比。

這是由明朝的政治生態決定的,因爲南京的官員,雖然品級高,同樣的位置,甚至比北京的同僚,還多一些殊榮,但是卻是個清閑衙門,基本沒事乾,可以說是奉旨休息,大明官員的養老院。

在這裡的官員,光拿俸祿不乾活,上班就是喝茶,下班就是秦淮河上喝花酒,也沒北京官員伴君如伴虎的危機感。

那麽什麽樣的官員,能夠去南京享受這樣的待遇?

去南京的官員,大概可分爲三類,第一種是皇帝看不順眼,能力不行,站著位置不拉屎,可又沒借口辦他,便打發到南京。第二種,則是在北京官場混不下去,政治鬭爭失敗,到南京避風頭。第三種,就是那種中了進士,卻沒有關系,補不到實缺,便被安排來南京。

這三類官員,到來南京之後,能做到事情,大概衹有一件,便是混喫等死。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