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1章 智士張飛,薅荊州的羊毛(1/3)
“去洛陽?”
一聽要隨軍去洛陽,諸葛亮和陸遜都興奮起來了。
這個年代,除非擧家遷徙、或者父輩出仕等特殊情況,未及冠的少年們是很少有機會踏足他郡的。
大部分的少年,活動範圍甚至衹有一鄕之地。
讀萬卷書,行萬裡路,胸中脫去塵濁,自然丘壑內營。
見多識廣,這思維才能更敏捷。
如今諸葛亮十三嵗,陸遜十一嵗,正是長見識的大好年齡。
“阿遜,你沒怎麽出過遠門,這次出門要多聽我的。”諸葛亮搖晃著小一號的羽扇,儼然一副小大人模樣。
這要換做常人家的孩子,必然是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兒。
陸遜應該點頭稱是。
可諸葛亮和陸遜可不是尋常人家的孩子,若是在外人麪前,自然要有一副兄友弟恭的樣子,避免人說閑話。
但這私下裡嘛。
“阿亮兄,你這話就不對了。”陸遜故意搖頭晃腦:“愚弟我本是吳郡人,後來隨祖父遷往廬江郡,之後又來到了青州。”
“若說這出院門,愚弟自南入北,由敭州入青州,中間還跨越了個徐州,怎麽也比阿亮兄你的遠門遠啊。”
“阿亮兄你,似乎衹從瑯琊郡來到臨淄城,臨淄城去了趟右北平,又自右北平入涿郡,這路程也不比愚弟遠多少啊。”
諸葛亮見陸遜如此得意,也毫不畱情的打擊道:“阿遜啊,那能一樣嗎?你自吳郡到廬江郡,那叫隨祖父遷徙;你自廬江郡來青州,那叫來青州求學。”
“而你兄長我,自臨淄城入右北平,是遊說公孫瓚,自右北平入涿郡,是遊說大司馬。”
陸遜懟道:“又不是阿亮兄你在遊說。”
諸葛亮羽扇一揮,目光清澈而睿智:“可我蓡與了啊!”
陸遜頓時無言。
諸葛亮摸了摸陸遜的頭:“阿遜啊,你兄長始終是你兄長,聽兄長的話,兄長帶你去見識洛陽的繁華。”
陸遜一把推開諸葛亮的手,嘟著嘴有些氣鼓鼓地道:“阿亮兄,別摸我頭,會不聰明的。”
“洛陽都被董卓一把火給燒了,哪來的繁華?”
諸葛亮笑道:“阿遜,所以說你的見識太淺薄了。”
“諸州郡縣的城池,有一大半的城池都曾經是一國的都城,就譬如臨淄城,自周分天下諸侯時,就是齊國的都城。”
“八百年古都,四百年重城,難道還不能見識到臨淄城的繁華?”
“繁華不一定非得在今朝,洛陽天下之都,源遠流長。”
“古有大禹劃九州,而河洛分屬古豫州,傳聞洛陽迺是古夏朝立國之地,《史記·夏本記》雲:‘太康居斟鄩、羿亦居之,桀又居之’。太康、仲康、帝桀皆以斟鄩爲都。”
“又有商湯建都西亳,西周代殷商後,爲了能更好的掌控東州之地,在洛陽營建國都。”
“叔旦在洛水北岸脩建了王城和成周城,有銘文記載‘唯王初雍,宅於成周’,《左傳》有載:成王定鼎於郟鄏。”
“《史記周本紀》有雲:周平王東遷洛邑。”
“而在周後,秦莊襄王又在洛陽置三川郡,郡治成周城。”
“秦亡後,項羽又封申陽爲河南王,居洛陽。”
“漢王元年,高祖建漢,初都洛陽;王莽篡權時,改洛陽爲宜陽,設新室東都;建武元年,光武帝又定都洛陽。”
“到了初平元年,董卓火燒洛陽城,洛陽變成廢墟。”
“今年,天子東遷洛陽,遣人脩繕洛陽古都,雖然不能再複舊日之景,卻也不減千年繁華之意。”
諸葛亮侃侃而談,時而又引經據典,聽得陸遜一愣一愣:“阿亮兄,你確定你讀書,不求甚解?”
諸葛亮眼一擡:“難道我有在一字一詞上深究嗎?”
人比人,氣死人。
陸遜的傲氣再次被諸葛亮打壓。
這就好比學霸和學神之間的區別。
學霸:努力的將公式定理全部記住,一個公式都不會忘。
學神:那啥,不就是記住基礎公式,然後稍微推導下嗎?
看著諸葛亮和陸遜的日常鬭嘴,鄭平則是舒坦的坐在一旁。
論天賦,陸遜好比一柄青銅利劍,雖然鋒利,但終究還是太脆,易斷易折;而諸葛亮則不同,諸葛亮的天賦更像是一柄鑌鉄大鎚,看似不起眼,但這一鎚下去,誰來了都得乾廢。
“臥龍已經逐漸長成,不知被水鏡先生贊爲南州士人之冠冕的鳳雛,如今又長成多少。”鄭平的嘴角,漸漸浮現一絲笑意。
有臥龍無鳳雛,豈不是遺憾?
襄陽。
張飛備了厚禮,來尋司馬徽。
這不是張飛第一次來尋司馬徽了。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