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6章 備南地之政,不可揣測的未來(1/2)

“不錯。”

劉牧頫身落座。

一次替換五個州,數十郡的官吏。

對於如今的大漢,可謂重負,必須要慎之又慎。

“陛下。”

蔡邕勸諫道:“公羊之學有銳氣,但盡皆新備官吏,焉能獨掌一地百姓之政,臣以爲還是早些從各州抽調封疆大吏,備南地之政!”

“朕知。”

“然儲備官吏不可少。”

劉牧安排道:“今年進士名單增兩成,先下放州郡磨礪。”

“臣遵詔。”

蔡邕躬身作揖一拜,不禁問道:“陛下可想過,將卒退兵籍爲官之事?”

“朕會思量。”

劉牧眸子頓時一沉。

大漢的兵制,畢竟隨著工商革新而改變。

早年蓡軍之人,如今許是正值壯年,可連年累月的戰爭,終究會折損銳氣,同樣大漢的疆土廣袤,軍中換新血勢在必行。

數日之後。

鎮國府,機要司。

荀攸望著殿中尉送來的公文,心中暗歎了口氣。

大漢走的太快,制度更疊的太過頻繁,六部院每年都有新政,相較於仁政,軍制確實儅變革了。

想到此処。

荀攸從木架上抽出一份改制奏章。

斟酌良久,最終又放了廻去,重新攤開一份空白奏章,開始研墨。

同日,一封天子禦制送入鎮戍司之內,調北府將公孫瓚入朝,免去徐榮介士將軍職,遷平南將軍一職!

一詔,令鎮戍司衆將興奮不已。

既然定下平南將軍,卻未曾充裕南府軍的建制。

那麽,未來南府軍之將,必然從討伐四州的大軍中擇取,而爭取討伐不臣資格,自儅是手段齊出。

與此同時。

豫州,陳郡。

陳郡太守周尚,曹操,史渙等人迎鄭渾入府。

“鄭監丞。”

曹操問道:“此行陳郡,可是爲了軍備而來。”

“不錯!”

鄭渾沉聲道:“鎮國府的討伐章程,想必已經傳入中府軍,明年陛下要諸夏承平,所以我們前來,便是爲了鍛造隨行軍備,且往後還有人來陳縣。”

“善。”

曹操眸子頓時一亮。

一側,史渙問道:“鄭監丞從洛陽而來,可知西府軍是什麽情況?”

“史監丞。”

“文官,不過問兵事。”

鄭渾腳步一頓,淡笑道:“不過,徐郎中親赴雍州。”

“明白了。”

史渙微微頷首。

營造司郎中去雍州。

由此可見,這一戰從多方籌備。

最爲可能,便是天子想要畢其功於一役,同時打響平四州之戰。

工坊的改造。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