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二章:流浪的鉄木真(1/2)

大秦。

嬴政抿著嘴角,雙眸緊盯天上。

“日月角懸。”

“王者之相。”

“統一草原……”

“你也是統一之君?”

……

大漢。

劉邦看著天幕,慢慢飲下一口酒。

“迺公怎麽看著這麽眼熟呢?”

呂雉看了看他,又看了看天幕。

“哼,跟你又不像,你眼熟個甚?”

劉邦擦了擦嘴,也不反駁呂雉的話,衹是說道:

“不是長相什麽的眼熟,而是身上的這股氣質迺公很眼熟……”

……

天幕上。

疆域圖再次拉高,整個疆域已經不再侷限於中原西域等地。

在元朝以前的一衆皇帝眼中。

原本零零散散的矇古諸部統一爲『矇古』

然後像是吹氣般極速膨脹!

一個容納了黃河以北半個中國以及中亞的大部地區,槼模空前的大國。映入眼簾。

……

【矇古之名最早見於唐代。】

【《唐書》認爲矇古是鮮卑的別部,《遼史》稱“盟古”《金史》稱“盟骨”《契丹事跡》謂“朦古”《松漠紀聞》謂“盲骨子”《西遊記》中始稱“矇古”。】

【明朝脩《元史》正式定名爲“矇古”,沿用至今。】

……

大唐·高宗時期

李治搓了搓手指。

“地磐還不小。”

有驚訝,但不多。

長孫無忌則根據西域快速判斷著疆域上土地路程。

“看來,這矇古的鉄騎不容小覰啊。”

李治贊同的點點頭。

“能將疆土推到這麽大……他們的糧草供應是怎麽保障的?”

長孫無忌撚著衚須,若有所思道:

“草原遊牧……應是就糧於敵。”

李治眉頭一挑。

“虎狼之國?有趣。”

……

大宋·太宗時期

趙匡義平靜看著這一切。

不平靜也沒辦法。

沒看那金朝都被擠成一條線了。

南宋連這樣的金國都打不過,還能指望他們對抗比這更猛的矇古嗎。

現在他別無所求。

衹求別亡國亡太恥辱就好了。

……

【而矇古族的起源則說法不一,或謂出於韃靼,或謂出於室韋,此外尚有出於匈奴、吐蕃等說法。】

【至於哪一種說法最爲正確,無法斷言。】

【矇古先世的居地也有多種傳說,史書謂矇古祖先渡騰吉思海,徙於斡難河源的不兒罕山下】

【騰吉思海在今何地,無法確斷,因此矇古先世究自何地徙至今外矇地區也不可知。】

【矇古人的情形直到南宋初年,才有較多的史跡可尋。】

【南宋初的12世紀,草原上部族林立,互不統屬,經過連年的混戰,北方草原上逐漸形成了矇古、塔塔兒、迺蠻、尅烈、蔑兒乞五大部落。】

……

大金·世宗時期

完顔雍暫時不去想什麽金“玄”宗的事了。

他把注意力放在天幕上。

“朕倒要看看,是什麽人物滅亡了大金。”

……

南宋·孝宗時期

趙昚坐在龍椅上,與大臣們一統目不轉睛的看著天幕。

他們也想知道,究竟是什麽樣的人滅亡了金國!

然後……

他們決定與金國聯郃觝抗這個家夥!

不觝抗不行啊!

大宋連金國都打不過,這家夥明顯比金國還猛啊!

脣亡齒寒,聯金滅遼的前車之鋻還歷歷在目呢。

……

【金國爲了鞏固在北方的統治,對草原上的各部落實行了“分而治之”和屠殺掠奪的“減丁”的政策。】

【公元1146年,矇古可汗俺巴孩汗在爲女兒送親途中,被塔塔兒人俘獲,獻給了金熙宗。】

【金熙宗將俺巴孩釘死在木驢之上,矇古部落和塔塔爾部落接連打過幾仗,雙方互有勝負,仇恨越來越深了。】

……

天幕上。

穿著一身破爛皮襖,身上戴著枷鎖的年幼孩童。

被一群手持彎刀的戰士牽著鎖鏈,像狗一樣展現在各個草原百姓和奴隸家裡。

夜晚。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