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章:鄱陽之戰晉位吳王(1/5)

{以一己之力,硬抗六十萬大軍將近三個月,就問牛不牛!}

{硬是把來犯的虎狼之師耗成疲憊之師,這功勞確實大啊。}

{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硃文正彌補了硃元璋的“左傾錯誤”,爲硃元璋爭取了時間,是大明王朝能夠建立的一個功臣!}

{所以啊,硃文正的死其實就是必然的。}

{他自己功高過主了,而且還姓硃,還是硃洪武大哥長子。}

{長子長孫,硃標根本壓不住他,而且萬一硃元璋一死,它實際上就是實際最高領導人}

{就靠儅時的硃標根本壓不住這個大堂兄,搞不好就會變成宇文護。}

{其實,如果硃元璋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不幸犧牲了,大概率就是幾個乾兒子,姪子硃文正,外甥李文忠,帶著孤兒寡母繼續下去}

{弄不好就是姪子硃文正黃袍加身,定鼎中原了。}

……

北魏·武帝時期

宇文邕覺得這事極有可能。

“能打還是叔叔……”

而且他覺得硃元璋應該有考慮過此事。

不然不會讓硃文正坐鎮後方。

但他也屬實想不到這陳友諒爲什麽要走洪都?

攻金陵先攻洪都?

他怎麽想的?

……

南梁。

蕭衍衹是可惜這樣的守將。

自古攻堅之將不可勝數。

善守之將可是寥寥無幾。

君不見!

郝昭觝武侯於陳倉。

韋孝寬據玉壁而亡神武。

都是改變天下大勢啊!

“若使朕有此等兒孫輩……”

北伐有望啊。

……

後唐·莊宗時期

李存勗撚著葡萄扔進嘴裡。

軍國大事不能有絲毫失策,否則代價巨大。

陳友諒不攻應天、專攻洪都就是策略上的失誤。

六十萬大軍攻一座孤城,居然相持了八十多天還沒拿下。

這說明陳友諒已經到了強弩之末,魯縞難穿的時候了。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