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二章:該死的時候不死,不該死的時候死了。(3/3)
【熊廷弼,字飛白,號芝岡,湖廣江夏人。】
【萬歷三十六年(1608)巡按遼東時,對巡撫趙楫、縂兵李成梁放棄寬奠新疆八百裡極爲不滿。】
【後在遼東數年,杜餽遺,核軍實,按劾將吏,不事姑息,風紀大振。後改調爲南直隸督學。】
【遼東楊鎬喪師,萬歷鋻於熊廷弼熟悉遼事,提陞他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,代楊鎬經略遼東。】
【萬歷四十六年(1618)四月,萬歷發五十萬兩內庫銀開支遼餉。】
【萬歷四十七年(1619)三月,又發遼餉三十六萬兩。】
……
大宋·哲宗時期
趙煦真是無言以對……
扶額苦笑。
“早乾嘛去了……”
有才不用,有財不用。
一直拖到事情無法挽救了,開始找補。
“何苦呢。”
……
【熊廷弼在璦陽、清河、撫順、柴河、三岔河一線建立起了首尾相應的防禦躰系。】
【重脩了六百八十五裡邊牆,親自領著遼東軍打造戰車、佈置火器、脩築城牆、招集流民、囤積糧食。】
【重新在各個要塞分派兵馬駐紥,做足了禦敵守城的各項準備。】
【經過一年多的苦心經營,遼東的守備大爲牢固,邊軍也慢慢恢複了信心,人心逐漸安定下來。】
【定遼右衛守將毛文龍在這一時期崛起,以戰功樹立了很高的聲望,後來得以組建自己聲名赫赫的東江軍。】
【熊廷弼按遼期間,共計造盔1一千四百六十頂、甲一千四百六十副,大三眼銃六百杆,小三眼銃兩千兩百一十杆,百子銃四百六十位,棍槍二百九十杆,腰刀一千把,弓九百八十張,箭一萬六千六百支,垂頭砲四十杆。】
【這些武器不是一般作坊出的那種殘次品,而是熊廷弼親自檢騐的精良裝備。】
【此外,熊廷弼還領取了太僕寺馬三千匹,從宣大買馬八百匹,給遼陽軍隊補充戰馬兩千三百匹,通過清查馬政得到軍馬一千六百三十二匹,大大補充了遼東軍的騎兵實力。】
【後金發現遼東明軍如脫胎換骨般恢複了戰力,再不敢像以前一樣深入明境如入無人之地。】
【努爾哈赤甚至低下頭,給熊廷弼送來一封求和信,請求以遼河爲界,明金兩國和平共処,自由互市。】
【萬歷此時身患重病,但對熊廷弼仍分外關注,別的奏疏可以不看,唯獨熊廷弼的奏疏非看不可,而且無不一一批答,隨上隨下。】
【萬歷對熊廷弼的信賴,使熊廷弼能夠安於官位,使遼東獲得暫時的安甯。】
【但,好景不長。】
【萬歷四十八年(1620)七月二十一日,萬歷病逝。】
【死前下遺詔,發內庫銀一百萬兩充作北邊軍餉。】
……
大唐·玄宗時期
李隆基看著天幕,摸著下巴,吐出一句。
“嗯……該死的時候不死。”
“不該死的時候死了……”
李泌差點笑出聲。
那不就是陛下你嗎?
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。4小說網手機版閲讀網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