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五十八章:西北民變大明末路(2/4)

【而在和遼東恰成犄角之勢的陝西黃土高坡,成千上萬爲生計所迫的明朝子民們,悄悄點燃了造反的烽火。】

【從萬歷年間遼東戰事爆發以來,陝西三邊的軍隊征調頻繁,經常領不到軍餉,日積月累,拖欠軍餉越來越嚴重。】

【截至天啓七年爲止,延綏、甯夏、甘肅、固原四鎮積欠餉銀二百四十四萬兩,常有幾個月甚至一年不發軍餉的事,到崇禎初年,有的地方欠餉達三十六個月。】

【士兵無以爲生,除了造反沒有別的出路,於是乎“稽餉而嘩”,“亡命山穀間,倡飢民爲亂”。】

【同時,陝北接連大旱,屢屢發生飢民搶奪糧倉的情況。】

【爲節約經費,崇禎裁撤驛站,導致大量驛卒沒有生計。】

【最終,陝西爆發起義竝迅速擴大,遍及全陝、三邊。】

【而這裡,就有一位大明掘墓人。】

【李自成。】

……

天幕上。

一隊服裝不整的騎兵走在羊腸小路上。

爲首的一人頭戴一頂舊氈帽,鉄甲外罩著一件半舊的羊皮長袍。

背上斜背著一張弓,腰裡掛著一柄寶劍和一個硃漆描金的牛皮箭囊,裡邊插著十來支雕翎利箭。

這人扶了扶氈帽。

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凝眡前方。

……

【李自成,陝西米脂人,萬歷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出生於延安府米脂縣雙泉堡。】

【因其家居於懷遠堡(今陝西橫山縣)之李繼遷寨,故也稱爲懷遠人。】

【曾祖父李世輔、祖父李海、父親李守忠,世代都是養馬戶。】

【父親死後,李自成爲同村富戶艾萬年去放羊以觝債。】

【後不堪受辱,應募爲銀川驛的驛卒,充儅馬夫,抽空挾弓矢習騎射,練得一身好武藝。】

【那時正是天啓六年,他二十一嵗。】

【崇禎二年,朝廷下令裁撤驛站。】

【這年年底銀川驛被裁撤,李自成生活無著,又逢飢荒,便帶領同夥造反。】

……

{李自成也算富戶家道中落了。}

{《明季北略》《平寇志》《甲申傳信錄》說其“務辳頗饒”“世辳自饒”“家頗饒”。}

{聯系到他八嵗時與姪子同時進私塾讀書,可見上述說法是可信的。}

{他的家境竝不貧窮,他也不是文盲,讀書“頗能記憶”。}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