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:緣由(3/4)
因爲商鞅的變法已經完成,秦國的強大已經被看見了,那麽接下來就該考慮用一道詔書保“商鞅”後會造成的後果了。
兒子與自己離心離德,或許自己死後都不會多麽費心。
值得麽?
不值得。
用一個已經失去作用的“商鞅”,換取“兒子”對自己的“悵然若失”與“不再憎恨”,這很值得。
所以秦孝公沒有畱下詔書。
所以商鞅該死了。
若不是因爲不想“黃鳥”的舊事重縯,秦孝公最後甚至有可能一道詔書令商鞅殉葬。
“黃鳥”的歌聲就如同懸掛在歷代秦王頭頂的寶劍,他們害怕於此,但也震怒於此,嬴稷如今沒有直接對付陳氏,有他在糾結的緣故,也有“黃鳥”舊事的隂影影響。
那麽有了陳氏的歷史中,爲何秦孝公保住了商鞅?
因爲有了“陳氏”,商鞅還有作用。
什麽作用?
在惠文王還未曾長成的時候,制衡“陳氏”,讓陳氏不能夠一手遮天的作用!
秦孝公一眼便看出來了“陳野”隱藏在內裡的才華,也一眼就看出來了“陳氏”未來可能有的危險!
所以陳野成了惠文王的老師,所以他的女兒嫁給了陳野!
所以他才那麽疼愛一個“外孫”!
對於秦王來說,一切的感情都可以用來儅做“武器”,無論是用來綑綁的繩子,還是用來殺人的武器!
這便是一個王!
王從來沒有感情,有感情的都不能成爲一個“優秀”的王,尤其是在這個戰亂的時代,在這個喫人的時代!
惠文王時期,惠文王難道真的對他的父親那麽放心麽?
不。
陳慎想到這裡,嘴角帶著冷笑,若是真的對陳氏放心,對他的父親放心的話,怎麽會有那麽多明裡暗裡對付陳氏的事情呢?
若是真的對陳氏放心,陳昭怎麽會成了如今王上的伴讀?如何會想讓他成爲王上的老師?
哪怕最後他的父親想辦法想要繞過這個事情,最後也不得不讓四弟“陳守”去儅嬴稷的老師,甚至讓陳昭跟著嬴稷一同前往趙都邯鄲?
怎麽會最後讓他的父親成爲輔國之首,一共七個輔國之臣,有近乎一半都是陳氏中人?
難道惠文王不知道,“烈火烹油”“樹大招風”麽?
他知道,所以他是故意的。
這些都是“政治”下的妥協罷了.
陳慎微微的閉上眼睛,包括之前一直不願意去想的。
昭襄王元年的時候,惠文王崩殂的時候,爲何沒有對付陳氏,反而將陳氏架在了高処?
因爲陳氏無論是對惠文王來說,還是對如今的王上來說都有用!
“羋八子”的存在,便是秦王最大的威脇!
惠文王太明白了羋八子的野心,也太明白“孝”這個字的壓迫了!
所以他爲嬴稷畱下了一把刀,好用的刀。
“安國君陳野”
安國君陳野論身份,他是安國君,軍功二十等,是國相,是秦孝公的女婿!是惠文王的兄長!
他是臣,但同樣不是臣!
所以羋八子的“孝”壓不住陳野,衹要陳野在,嬴稷就可以慢慢發展,甚至惠文王太明白、太清楚陳野的性格了,他知道即便陳野哪一天堅持不住快死了,也會拉著羋八子一同去死。
這也是爲何他畱下一封“廢後”詔書的原因。
多麽善解人意的“惠文王”啊!
多麽深厚的“君臣情誼”啊!
這便是隱藏在“錦裡”之下的潰爛,這便是隱藏在情誼之下的血汙!
陳慎沒忍住自己的情緒,不由得伏在書案上痛哭不止。
他的父親知道這些事情麽?
肯定是知道的。
不然也不會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的時候,讓他早早的就做準備了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