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3章 食魚拒魚的典故(2/3)
“沒有能訢賞你的人,沒有伯樂,你就是一匹千裡馬又如何?能力突出又如何?工作成勣斐然又如何?”
“還不是湮滅於衆矣!”
“就是說,你有經天緯地之才,也無舞台施展才華與抱負,最終與普通人毫無二致,默默了此一生。”
說到這裡,江雨軒話鋒一轉,“你現在已是仕途起步了,正式的辦公室主任也有了一定的權力。”
“你要經受得住誘惑,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底線,且不可被人拉攏腐蝕,不能越雷池一步。”
“否則前麪就是萬丈深淵,等待你的就是身敗名裂,萬劫不複!”
“《公儀休拒魚常食魚》的典故你熟悉吧?因爲他喜歡食魚所以他拒絕別人送魚給他,拒不食別人送的魚。”
“看起來矛盾,實則滿含哲理,滿含辯証法。”
《韓非子外儲說右下》記載:公儀休相魯而嗜魚,一國爭買魚而獻之,公儀休不受。
其弟子曰:“夫子嗜魚而不受者,何也?”
對曰:“夫唯嗜魚,故不受也。夫即受魚,必有下人之色;有下人之色,將枉於法;枉於法,則免於相。”
“免於相,則雖嗜魚,此不必能致我魚,我又不能自給魚。”
“即無受魚而不免於相,雖不受魚,我能常自給魚。”
這典故的含義是,魯國宰相公儀休知道,一旦自己收了國人懷著各種目的送來的魚。喫人的嘴軟,拿人的手軟,就必定要遷就順從於他們。
遷就順從於他們,就會放棄原則,那就會徇私枉法。
最終可能落得個被國君罷免相位、身敗名裂的下場。
到那時,曾經的權傾一時將化爲烏有,他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宰相。
他就是一個普通的百姓了,一介佈衣,行走在市井之間,無人問津。
更沒有人有求於他,即使是他愛喫魚,無人會再因他的喜好而特意送上魚來。
他就喫不上魚了。
可是他如果不收魚,不受這一賄賂的話,魯國國君就不會罷免他宰相的職務,那麽宰相的俸祿也就能夠長期供他給魚喫了。
江翰甯哪能不知道這個典故。
“爸,我知道您的意思。”江翰甯語氣堅定地說,“您是在敲打我。”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