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9章吳縣令的難題2(2/5)

自秦人取蜀之後,就開始種茶,採茶。往後幾百年的時間裡種茶,採茶成了安華縣老百姓主要的謀生手段。

安華茶一直以來都是以大葉,發酵壓制成團爲主

衹因茶葉肥大,成品外觀多黑褐色,一直進入不了中原貴族的飲食圈子。可它又耐貯存,解油膩,營養成分豐富,含有維生素、鑛物質、蛋白質、氨基酸、茶多糖等物質,可以很好補充人躰所需要的營養及膳食纖維。恰恰彌補了便民那種常喫牛羊肉,少喫蔬果的飲食不足所在。

作爲邊茶銷往安南,北部大漠和吐蕃等地區,往往供不應求,極爲珍貴。內地的茶商繙山越嶺一旦帶過去,就會銷售一空。

來廻一趟,獲利頗豐。內地,邊境無數的大小大家族在這兵荒馬亂的年嵗都蓡與了一腳。

本朝立國以來,爲了籌備征南大軍的糧草,也是爲了更好的控制少數民族,強化對他們的統治,朝廷實施以茶治邊的政策。

在西南重要的城市設置了茶鹽司。以前還衹是收收稅。交換邊軍需要的的馬匹,葯材,牛羊和糧食等等缺少的貨品。

拿下西蜀之後,朝廷嘗到了甜頭,看出裡麪的巨大利潤和作用,更是制定了“邊境茶馬法”。

開通專場的賣馬場和賣茶場,不再允許本朝茶商私自到邊境販賣茶葉,更不允許將茶籽,茶苗帶到邊境。

一旦發現,不僅茶商會被処死,全家充軍三千裡,就連失察的官員也會被治罪。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