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六章 笄禮(3/5)
李承乾了然道:“是舅爺的同鄕?”
“他們是軍中左領軍長史高侃的兒子,長子是高崇文,次子高崇禮。”
見太子似乎對這些事的安排還算認同,於志甯拿出一卷紙,“這是李義府讓人送廻來的考卷。”
對李義府怕就怕這個人走偏門。
李承乾打開考卷,入眼的是一個個工整的文字,看起來答卷的態度不錯,主要闡述的是學識普及的要點以及論述一下會遇到的阻礙。
良久,看完了考卷,又道:“將洛陽崇文館主事一職交給他吧,再讓溫挺也去洛陽崇文館,幫扶李義府。”
“殿下是覺得李義府這個人還靠不住?”
“李義府在洛陽雖說有些時日了,可他畢竟不熟悉京兆府與崇文館的行事方式,要有個人帶著。”
“下官這就去安排。”
李承乾又吩咐道:“現在西域地界的將領都撤廻來了,看來父皇對庭州與西州的建設還未有準備,讓褚遂良擬一個安西都護府建設的章程,過了立鼕就交上來。”
聽太子殿下說得輕描淡寫,於志甯有些猶豫,低聲道:“可他現在正在休沐。”
“寫個章程而已。”
“喏。”
李承乾滿意點頭。
給太子做事不分休沐不休沐的,即便是朝堂衆多官吏休沐的時節,京兆府迺至崇文館的官吏都還在忙碌。
現在的大唐是個群星閃耀的時代,經歷過隋末大亂,再到如今,貞觀一朝的朝野人才如雲,這很難得。
這因現在的大唐的內部實力強大,有些人的才乾就顯得不太出衆。
清閑的時候,李承乾坐在老師的位置上,看著老師批閲過的奏章,其中就有松州兵馬的調令,以及派出斥候查探吐蕃。
過了午時,李治快步跑來。
李承乾道:“你怎麽來了?”
李治披著大氅,他一路跑進中書省就坐在爐子邊,伸出雙掌放在火邊,“曲江池那邊有好多的勛貴家的女眷。”
“嗯,你煩了?”
“弟弟不覺得煩,就是想來皇兄這邊坐坐。”
李承乾也在爐子邊坐下來,從爐子邊拿出一張餅,道:“有什麽消息要說的,就快說。”
“皇兄怎知姐姐讓弟弟來傳消息的。”
看著皇兄的臉色,李治有些萎靡地低下腦袋道:“難怪河間王叔說,弟弟放個屁,皇兄都知道弟弟上一頓喫的是什麽。”
“這個……孤真不知道。”
李治搬著小衚凳在皇兄邊上低聲道:“母後賜給孔老夫子家中的女眷,三個香囊。”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