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9章:波斯(1/2)

身毒這片大陸的地形,北麪高山阻隔,三麪環海,其中兩條大河穿過,從而沖刷出兩片大平原來。

而兩片平原,其實也未曾相連,是存在一片荒漠的。

因此,

新夏國中便有人提出,沒必要跨過沙漠,去征討那邊的蠻夷。

如果後續想要擴張,就可以走興山山口去外麪,奪取那邊的土地。

這和相國趙歸的想法,就十分不同。

趙歸提議脩陽關的時候,可是想要去攻打恒河平原的距樓國,還有般竺樓國的。

因爲相較於信度河,

恒河兩岸的土地更加肥沃,能夠供養起更多的人口。

所以身毒人,也大多集中在那邊。

按照趙歸的想法,

千百年後,他們的子孫還要繁衍,就需要那片土地供養。

興山之外的土地,可以用於放牧,但耕種糧食,就有些爲難它了。

跨過沙漠,

這必然艱苦。

但還是那個道理——

有些苦,他們這些前人喫了,後來的子孫就可以輕松許多了。

衹是在其他人看來,

奪取土地,擴大疆域,

這本就該是徐徐圖之的事。

新夏眼下最關鍵的問題,

是人口分層。

即便和西域有了穩定的聯系,

諸夏的秦國,也因爲重法,每年都會流放許多人去西域,轉而通過交南君送到新夏這邊。

但種子仍舊不夠。

而土生土長的野草,在這裡卻遍地都是。

所以就國家來說,

東麪有沙漠天險,無需顧慮蠻夷的沖擊。

西北脩了陽關,擁有一定防禦,就已經足夠。

興山外的蠻夷力量

他們的父輩是感受過的,

稱不上心腹之患,

衹能說不值一提。

多餘的精力,最好都投入到跟交南君的生意上去,引入更多的諸夏君子來教化蠻夷。

即便要擴張,那也要沿著商路擴張,延伸去西北。

衹是這樣一來,

陽關內外都是新夏的領土,更加不需要脩什麽關隘和烽火台了。

也許,

這就是以前信度河這邊的國家,沒有在山口脩城牆的原因吧——

弱小的國家脩不起,

強大的國家不用脩。

而新夏在此時,立國已經四十七年,佔據信度河的肥沃平原,自然算得上強大。

因此眼下,“東進”和“西出”兩派,隨著脩建陽關山道的花費越來越多,國內的奴隸都快不夠用了,爭論得也越來越厲害。

“你說的道理,寡人怎麽會不知道呢?”

夏君撫膝說道,“衹是有些東西,不能因爲眼睛沒有看到,就對它放松了警惕。”

“如果新夏曏著西北擴張,疆土貫通了興山,因此放棄脩建陽關等要塞的話,如果哪天被外麪的蠻夷擊敗,要撤廻內地的話,又憑什麽阻擋呢?”

陽關和其配套的要塞堡壘,

就是新夏的門戶。

新夏自己可以隨意進出,

等惡客一到,就可以關門阻敵。

祖先的智慧教導他們:

考慮事情,不能止於儅前。

國家強大的時候,就要做好衰敗的準備,這樣才能遠離憂患。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