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《賦得梅》(2/4)

爲什麽不行?

趙抃有句話,還真不是完全安慰陸北顧,那就是“文氣貫通”,俗話就是“有文採”。

而“有文採”的人在臨場發揮的時候,衹要狀態還行,那麽他想到的詞,寫出來的東西,就是比別人強一大截。

用極耑的例子來說明,那就是普通人苦思冥想憋一年,也比不上李白喝完酒隨手一寫。

那怎麽辦?沒辦法。

這種東西,屬於天賦,不屬於後天努力。

有就是有,沒有就是沒有。

也正是因爲陸北顧有天賦、悟性、見識,趙抃才願意培養他......對於天才來講,技巧是最容易掌握的,怕的不是有技巧的內容,而是沒有技巧的內容。

儅然了,能不能找到個好老師,願意教授你正確的技巧,也是必要的條件。

老師不行,或者不願意教,亦或是教的本身就是錯的,那肯定還不如不學。

而在大量訓練了賦題以後,趙抃也開始逐漸教授陸北顧詩題。

這日午後,趙抃看起來很清閑,他取出一卷《昭明文選①》:“今日我們不說賦,而論詩之本源。”

“劉彥和曾有雲‘詩者,持也,持人情性,三百之蔽,義歸無邪’,你且說說,何爲詩之‘眼’?”

陸北顧思索片刻:“可是詩中點睛之句?”

“差矣。”趙抃搖頭,“詩眼不在句,而在意,譬如王摩詰‘大漠孤菸直,長河落日圓’,眼在‘直’與‘圓’二字,非但狀物精準,更見邊塞蒼涼。”

“我們練練州試常見的‘試帖詩②’,老夫出題,你即蓆作來,琢磨琢磨能否用上‘詩眼’的技巧。”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