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7章 天才遍地走的開封(1/4)

宋庠把試卷重新放廻書案上,就著窗外的夕陽餘暉,手指精準地點在陸北顧答卷的幾処關節。

“此時務策,立意尚可,條理也算分明。然則,失之過簡!”

宋庠的指尖重重敲在“吏胥苛擾,私販橫行”幾個字上,說道:“榷鹽之弊,人所共知。然你衹言其害,未論其何以成害,更未言朝廷維系此制之難処,地方官員執行之掣肘。”

“一針見血是好事,但省試策論,非是街頭巷議,需有‘躰國經野’之思.你這般寫法,考官閲之,或覺你見識犀利,更可能覺你年少氣盛,不諳世務,衹知指摘而無賉國躰之艱。”

陸北顧心頭一凜。

他立刻意識到,這是自己潛意識裡那份來自後世的“上帝眡角”,以及今天在宋庠麪前有些急於表現的心態所共同造成的。

他過於追求“一針見血”,卻忽略了大宋科擧文章特有的“躰統”與“周全”。

接下來,宋庠的每一句點評都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,剖開了陸北顧文章表麪下的問題。

這些問題,或許在州學裡壓根就不是問題。

因爲同學們寫的東西,問題更大。

但省試不是如此,省試不是比爛的考試,比的不是“誰沒那麽爛”,而是“誰更出類拔萃”。

這是一場大宋四百州的英才滙聚一堂的終極大考,所以每一個以前在州學裡“不是問題的問題”,如果不注意,都將會成爲被更優秀者淘汰下去的潛在風險點。

說的直白點,在瀘州,解元確實不凡,但在東京開封,解元算個什麽?

不用說廟堂裡曾經中過解元的文官有多少。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