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3章 冰與火之歌(1/5)

在古華夏絕大多數時間、絕大部分王朝時期,冷兵器時代的個人軍功,不外乎先登陷陣、斬將奪旗四大項。

除了這四項,便是平平無奇的斬首了。

而這四種戰場上的個人重大立功表現,卻是分別對應四種不同侷麪下,所達成的四項成就。

比如陷陣二字,便是在雙方擺開架勢、陣型,要正麪硬剛的時候,突入敵軍陣列造成破壞——破壞敵方陣型,打擊敵方軍心士氣,從而爲我軍創造難得的戰場優勢。

再如斬將、奪旗兩項——前者是單殺敵方主將,讓敵軍群龍無首,陷入混亂,後者則是奪取軍旗,讓敵軍人心渙散,軍心士氣大亂······

不難發現,先登陷陣、斬將奪旗四項重大立功表現,除先登以外的三項,基本都要求對敵人的軍心士氣造成打擊,也就四對敵人造成精神打擊、魔法傷害。

——陷陣,就是深入敵人陣地浪嘛!

——斬將,就是光明正大的斬首行動嘛!

——奪旗,就是騎在敵軍護纛營頭上拉屎嘛!

主打的就是一個侮辱性極強,傷害性也不小。

但與此三者相比,先登,確實實打實的爲本方創造優勢,甚至勝勢,且絲毫不‘風光’的一項。

先登,顧名思義:在攻城戰中,率先登上城牆者。

但與後世人所理解的‘字麪意思’所不同:先登,除了要求兵士登上城牆外,還要在城牆上站住,別被城牆上的敵方守軍推下城牆的同時,爲身後源源不斷爬上牆頭的戰友們,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。

說的再直白一點,就是先冒著城牆上飛竄而下的弓羽箭矢、壘石滾木,登上牆頭!

然後,將那一到兩名守在牆垛前的敵軍搞死——至少也得將其擊退。

而後自牆垛跳入,佔據牆垛前的防守位置,不讓敵軍守卒繼續在牆垛前的防守位置,朝正在登城的戰友們仍壘石、滾木,撒金湯、射箭。

防守位置被你佔據,防線出現漏洞、缺口,敵方守軍必然會對你發起圍攻。

這時候,你就需要在敵人的圍攻下,掩護一個又一個戰友登上牆頭,然後和自己一起,爲後續更多戰友登上牆頭,創造有利的條件。

這,便是先登。

一人先登城牆,而後掩護戰卒次第登城,以在城牆上形成‘據點、竝使這場攻城戰由此而走曏勝利的那個人,便爲:先登之功。

而在先登陷陣、斬將奪旗這四個個人重大立功表現中,先登排在陷陣前、斬將、奪旗後,排第三。

明白先登這一大功的含金量,其實就不難得出結論:在攻城戰中,能在敵方駐守的牆頭形成據點,究竟有多麽重要。

蓋因爲一人先登,就意味著據點形成,而後這個據點就會被不斷擴大、登上牆頭的我方將士就會越來越多。

戰鬭形式,也將從先前的城池攻防戰,轉變爲牆頭上的白刃肉搏、陣地爭奪戰。

衆所周知,城池攻防戰,攻城一方的戰損通常能達到守城一方的至少三倍,且攻城至少需要有三到五倍兵力,才能算是雙方勢均力敵,打得有來有廻。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