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章 紙引爭鋒(2/3)

但這點小小的缺點,對比於其帶來的巨大優勢,不足一提。

他們現在処理政務或想要寫點東西,都是通過竹簡,但凡字數多了點,那竹簡可能好幾十斤,不僅重,還很佔地方。

因此,往往得專門有人幫他們拿竹簡,實在是太多太重,可換成這紙,那便大不一樣。

這一張紙能記下好幾卷竹簡的內容,原本的幾十斤竹簡,也不過用幾頁紙,而以這紙的份量,怕是一嵗稚童也可拿得。

且這紙似乎還可折曡,那便更好了,到時可隨身攜帶,哪還用人專門相拿?

查閲某些典籍或卷宗時也一樣,以竹簡記錄卷宗,有些事一卷竹簡記錄不下,便需數卷,迺至數十卷,不僅記錄之人不便,存放也不方便,他們查閲時也不便。

倒是用了這紙後,原先須以多卷竹簡記錄的事,現在衹需一張或幾張紙,存放更便利,查閲時也方便,無須在大堆的竹簡中繙找。

從紙相比於竹簡的便利中,衆臣中有人還想到了一個問題:如今天下間讀書識字者甚少,其中一大原因便是書籍較少。

書籍皆爲竹簡,不便攜帶,自然不好廣而流傳,可紙卻便於攜帶,將之放出後,必會爲天下百家用來傳播自家學派的經義學問,從而使天下間的讀書識字者日漸增多。

但天下間讀書識字者增多,是好是壞?

見所有大臣都已停筆,嬴政問道:“衆卿以爲這紙如何?”

嬴政話落,淳於越高興地起身恭賀道:“臣爲大王賀,大秦有此物,教化可興,天下可定。”

淳於越是真的高興,這紙若傳於天下,儒家絕對會受益。

到時,他們儒家的經典隨之傳萬家,天下人人皆知儒,不是教化可興?

而人人都知儒,遵禮守儀,天下不是可定?

不過,這個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需得解決,他們儒家會受益,其他百家也會受益,如道家、墨家,需設法讓這些百家不能傳播學說。

這時,一名大臣憂心忡忡地起身:“淳於博士大謬,此不爲賀,迺禍也,臣請禁此紙,不使之流於天下!”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