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 造一種新幣解決問題(1/3)
王綰解釋起了他的問題:“諸國若知錢幣與財富的區別,其等定會對大秦心生警惕,不便於尚書之法施行;諸國若不知,其等又會將大秦錢幣囤積起來,然何処不可囤積存放錢幣,爲何偏要到大秦?”
這是個好問題,何処不能囤積存放錢幣,爲啥要存你大秦?
我自己挖個密室、找個沒人知道的山洞藏起來,不好?
其他人的目光落到李唸身上,想知道李唸會怎麽解決,反正他們一時沒能想出好的解決之法。
這不是他們智力不足,而是他們沒考慮技術的發展,更沒想過用紙幣的可能性。
李唸未廻答,王綰仍在繼續:“除非尚書之法衹用一次,但用過一次後會損害尚書所言那‘國家信譽’,之後諸國將有防備,將不再好用。且‘國家信譽’一失,也不利於大秦日後!”
坑第一批人是很好坑的,就算他國之人將錢幣給囤積起來也能坑到,到時大秦衹要將現用的錢幣作廢,改換爲另一種錢幣,讓持有舊幣的人限期兌換新錢。
這對大秦子民影響不大,因爲他們就在國內,可以及時兌換,其他國家的人就不行了,他們在大秦之外,若無法及時兌換,囤積的錢幣會瞬間變成一堆有用処的金屬。
但這個方法衹好用一次,在大秦這麽做過一次後,其他國家的人必然會有防備,再想做就難了。
且也無法達到控制諸國的目的,要想以此法控制諸國,必須有一定的國家信譽,還要讓其他國家的人肯將錢幣存到大秦。
這也是王綰說“尚書之法不說不能成,即使能成,影響恐將不及尚書所言”之故。
王綰還在繼續:“其三、大秦今時所用錢幣鑄造不難,民間亦有人可鑄,何況其他國邦?”
話未說完,王綰像發現了什麽,對李唸道:“尚書想讓大秦鑄造一種新錢?”
在王綰話後,其他人也隨即反應過來。
如果是鑄造出一種其他國家無法鑄造的新錢,且這種新錢不好囤積、不好存放於他們本國,最好是儲存在大秦,那以上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。
可是,能制造出這種新錢嗎?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