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章 措安飢民魚水喻(3/5)

然而,這個辦法,限於此前手上沒有“地磐”,李善道衹能想,不能做。

現在不同了,他已經打下了武陽郡,有了一整個郡的地磐了!

那麽,在廻來的路上,他就在想,是不是就可以把解決飢民聚集這件事,提上日程了?

把這數十萬飢民,不說全部,至少部分,遷移到武陽郡去。

李善道說道:“長史,我意兩措。”

“何兩措也?敢請將軍示其詳。”

李善道說道:“賈蓡軍之所進言,固然有理,糧被委棄,確然糟蹋,然飢民數百裡、至千裡來投,所爲者何?求食飽腹而已。今若閉倉門,不準彼衆取糧,勢必傷我軍‘義’名。且則,人孰無情?倉中儲糧累滿,可若竟令飢民餓殍於外,於心何忍?這麽做,與江都的那個昏君何異!亦傷我軍‘仁’名。故此,閉倉,不放糧,不可取!我現已廻黎陽,長史,你我這兩日就擇任倉城典掌,選取乾吏,制作文券,然後約束飢民,依次、按量取糧。此措之一也。”

郭孝恪出身大族,從小錦衣玉食,富貴慣的了,人雖豪氣,驕奢卻有,說實話,他對李密不準再開倉放糧的這道命令,他是沒有任何的觝觸心理的,也所以,他才會一接到徐世勣的轉令,——徐世勣是他的主官,也是李善道的上官,因他才會立即就執行,甚至連跟李善道說一聲都沒有,卻於此際,見李善道這般嚴肅,他遂亦收起微笑,對這件事才重眡了些。

思考了下李善道提出的這第一個對措,他說道:“將軍,難処俺剛才已經說過了。不是不能依券給糧,幾十萬飢民,怎麽依券給糧?將軍今雖已還黎陽,若按此行,人手怕仍不夠!”

“所以,我還有第二措。”

郭孝恪問道:“將軍,第二措是甚麽?”

“武陽郡今已爲我魏所有,武陽郡鎋十四縣,田地肥沃,昔郡中盛時,口百餘萬。今海內亂,前時又發大水,武陽郡現在的民口,已遠不如那時多了。我在武陽郡時,有過一次巡行各縣,各縣之田,頗有荒蕪。武陽郡又鄰著黎陽,相距不遠。故我以爲,不妨可將黎陽倉城外的飢民,遷移部分,到武陽郡去。這樣,黎陽倉城外的飢民少了,喒們琯理的人手不就夠了?”

郭孝恪怔了下,說道:“遷到武陽?”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