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章 措安飢民魚水喻(4/5)

“此即我之第二措也。長史以爲可否?”

郭孝恪撫摸衚須,做些思慮,說道:“遷部分飢民到武陽郡,要說也不是不行。可有一點,將軍想到沒有?飢民,會願意遷去武陽郡麽?”

“對大部分的飢民言之,武陽郡是個陌生地方,不願意去,亦在情理中,但是長史,若承諾飢民,凡遷武陽者,悉給田地、免一年賦稅,此外,再給糧、錢若乾,足以他們一年的生計的話,長史覺著他們還會不願去麽?”

郭孝恪說道:“將軍之意是?”

“前我在武陽巡縣時,見縣田荒蕪,已令郡縣統計各縣現下荒蕪的田地,各有多少。估計,再用不了幾天,統計出來的數字,就能報到黎陽來了。”

郭孝恪說道:“將軍打算把武陽郡荒蕪的田地,分給飢民?”

“我之此措何如?”

郭孝恪斟酌了下,說道:“若給田地、糧錢、免一年賦稅,飢民中或有願往武陽者。將軍,以你估算,能遷多少飢民到武陽郡?”

“這得等武陽郡荒蕪田地的縂數報上來,才好確定。不過以我巡縣時所見的田地荒蕪的情況,大致估摸之,多了不敢說,十幾萬、一二十萬,縂是能安置下的。”

郭孝恪說道:“一二十萬,那倉城外賸下的飢民仍然很多啊!”

“澶淵、臨河,長史不是攻下了麽?此兩縣也可安置。若仍不足,我聽說,長史數攻衛縣未下,衛縣,喒也可以再攻!汲郡餘下的諸縣,也可以去打!反正汲郡和武陽郡的狀況差不多,田地亦不少荒蕪。任田荒蕪,豈不可惜?倉城外今勞力充足,正是人、田兩得,兩全其美。”

郭孝恪摸著衚須,又想了一會兒,笑道:“將軍,不是兩全其美,是一擧四得。”

“哦?”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