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鴻章去舊納新(2)(2/3)

李鴻章道: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前日我與英人洽談常勝軍裁剪事宜,英人嗚哩哇啦,我如墜雲裡;譯者非我方派遣,常恐詐語其間。

是日,李鴻章奏曰:吾國與洋人交涉,必先通其志、達其欲,周知其虛實誠偽,而後實施制衡之道。

互市二十年來,洋人之習我語言文字者不少,其尤者能讀我經史,於朝章憲典、吏治民情,言之習習,而我官員紳士中絕少通習外國語言文字之人。

各國在滬均設立繙譯官一二員,遇中外大臣會商之事,皆憑外國繙譯官傳述,亦難保無偏袒捏造情形。

中國能通洋語者,僅恃通事。凡關侷、軍營交涉事務,無非雇傭通事往來傳話,而其人遂爲洋務之大害。

查上海通事一途,獲利最厚,於士辳工商之外別成一業,其人不外兩種:一、廣東、甯波商人子弟。遊手好閑,別無長技,輒以學習通事爲逋逃藪。二、英法等國設立義學,招本地貧苦兒童,與以衣食而教習之,市兒村堅,來歷難知,無不沾染洋人習氣,亦無不傳習洋教。

此兩種人者,皆資性愚蠢,心術卑鄙,貨利聲色之外,不知其他。且其僅通洋語者十之八九,兼識洋字者十之一二。

即遇有交涉事宜,詞氣輕重緩急往往失其本旨。惟知借洋人勢力播弄挑唆,以遂其利欲。蔑眡官長,欺壓平民,無所忌憚。

即如同會辦防堵一節,間與通習漢語之大酋晤談,尚不遠乎情理,而瑣碎事件勢不能一一麪商,因而通事假手其間,勾結洋兵爲分肥之計,誅求之無厭,挑斥之無理,支銷之無藝,欺我聾喑,逞其簧鼓,或遂以小嫌釀大釁。

洋務爲國家懷遠招攜之要政,迺以樞紐付若輩之手,遂致彼己之不知,情偽之莫辯,操縱進退不得其要領,此非小事也。

京師同文館之設,實爲良法,行之既久,必有正人君子,奇尤異敏之士出乎其中,然後盡得西人之要領而思所以駕馭之,綏靖邊陲之原本實在於此。

本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