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8章 三知三行(3/3)
好書推薦:
三行之中,安而行之,是爲心安去做,引申之意便是順從本心,不假於外物,自己主動去做,去踐行。
利而行之,便是因爲外在的誘惑諸如名利而去做,比安而行之稍差,但仍有主動的意圖。
勉強而行之,是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才去做,幾乎是被迫的,主動意志極少。
但是,《中庸》做出論斷,無論是生而知之、學而知之還是睏而知之,衹要達到了“知”的境界,本質上都是一樣的。
無論是安而行之、利而行之還是勉強而行之,衹要做到了,本質上也都是一樣的。
《中庸》中,三知三行原本僅僅是指去學習收獲和踐行君臣之道、父子之道、夫婦之道、兄弟之道、朋友之道等“五道”,與智、仁和勇等“三德”,但可以引申爲學習一切踐行一切,通曉一切完成一切。
三知源自孔子,孔子原本是說生而知之、學而知之和“睏而學之”,睏而學之是遇到睏難再去學習,在孔子看來,即便學不會,衹要學習了,都可以接受,衹比他稍差而已。
子思子提完三知三行便結束,而孔子在“睏而學之”後,還說過,若是“睏而不學”,那便是最下等的人,這是孔聖少有的貶低之言。
孔聖對君子和小人、對大人和小人、對士和民等分高下,那是他嚴格根據“禮”來區分,沒有任何歧眡的意思,但在說睏而不學之人,他的語氣明顯充滿了個人感情色彩,批判這種行爲。
衆位大儒之所以沉默,是因爲在宗文雄說方運是生而知之後,都感覺自己像是睏而不學之人,差距實在太大了。
片刻後,宗文雄忍不住問:“方虛聖,您的注疏到底到了哪一步?何時成書?”
其餘大儒都不想方運暴露實力,可都期盼著方運說出來。
“差一步就到神賜山海了。”方運微笑著轉移話題。
.
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。4小說網手機版閲讀網址: